第56期校友專訪—2018年6月號
林崇智,1983年畢業於本院神道學學士,2002年美國愛默里大學完成教牧學博士課程,主修宗派神學傳統與體制;1987年獲香港循道衞理聯合教會按立為牧師,2015年起任該會會長,亦為安素堂主任牧師。
智.多遷
古有孟母三遷,林崇智牧師在年幼時,搬家的次數原來也多得令人咋舌。「我們家境一般,居住環境狹窄,屋裏人口多,使用共用廁所時間相對也長,常常被鄰居投訴,以致房東不續租而須搬家。單單小學年代,我已換了五間小學。中學時代也換了好幾間學校。」自幼在教會長大,家境貧窮,讀書成績平平的林崇智牧師曾立志作清道夫,社工和教師呢。1975年,林崇智參加夏令會,決志一生事奉上主,但自覺十分平凡,不是作牧者的材料,於是也没有繼續跟進。
有一天,堂主任梁林開牧師碰見他,竟然問:「林崇智,你去讀神學,好嗎?」林牧師當時不以為然,没想到梁牧師一直放在心上,一個月後再次問及,並邀請他好好祈禱。林牧師在策劃福音營的過程中,深深體會到教會收割的工人少。於是,他回應了梁牧師的邀請。「我没有學位,當時患上肺病,對於是否適合保薦我往崇基讀神學,教會最後以34票對32票,兩票之微僅僅通過。他們還要我多休息一年,把身體養好才讓我入讀崇基。」在等待期間,林牧師在禮拜堂任職幹事,汲收牧會經驗。
煎.鯨肉
1978年入學初期,各方面都不太適應,但很快,就和同學們打成一片。「神學樓的生活寫意,同學相處愉快,一同學習,談天和生活。我還養了兔子和鴨子,又種了蕃薯,但可惜後來兔子卻給野狗吃了!鴨子也病死了,幸好蕃薯豐收」。正當小編為兔子和鴨子感到傷心時,林牧師氣憤地說:「唉,害我們吃烤兔烤鴨的計劃完全失敗……」
林牧師又笑着談及一桩校園舊事,香港海域曾發現一條鯨魚屍體,後送往中文大學,林牧師立即和同學好奇地去了解,結果取了一塊作「研究」,主「研究員」陳德昌同學和林牧師等以牛油煎封鯨魚肉,試圖找出兩者會產生怎樣的口感,卻「發現」原來鯨魚肉質感像豬肝,以煎封方式會「出水」,並不適合食用。1980年往神學樓的後山探險,順道將這一株幼小的木麻黃挖回來種在神學樓的草坪上,今天已長得比神學樓高了。林牧師又對「臘鴨尾巴」情有獨鍾,在神學樓住宿時就曾在房內蒸臘鴨飯,香得使社監江大惠老師也禁不住前來干涉,以阻隔香味四溢,影響大家溫習心情。
憶.崇基
「有時候,我們會相約張貴雄、陳慎禮等同學跑步,也有機會和陳佐才牧師食早餐,分享他的牧會心得;沈宣仁老師的基督教經典,使我得以涉獵早期教父的著作,開拓視野;還有系統神學的潘應求牧師…,崇基可說是改變了我的信仰,由窄至闊,由淺至深,令我把個人信仰與教會、社會和世界的實況結連,以開放入世的態度去理解信仰。」
林牧師深感崇基的訓練非常受用,但他同時也認為:「作為牧者,神學知識只是其中一部分。牧者應有怎樣的生命?如何可以影響別人?如何建立有生命力的信仰團體?如何帶着使命在世界作見證?或許神學院老師未必會教授這些「知識」,但我相信,作為一個整全的神學教育,也應帶領神學生思考以上種種生命問題。」林牧師期望崇基神學教育不單保持學術上自由,具理性和紮實的基礎,更加能鼓勵傳道人和牧者終生學習,因為對信仰的追求不應單單在讀神學的數年,更要不斷開拓信仰的視野。「在追求理性的同時,也要保持生命的敬虔,必須平衡兩者。因為信仰除了知識,更須透過生命委身實踐出來。」
愛.分享
談到委身和實踐,多年前,林牧師作了幾個重要的決定。「有一天,我們一家經過畫廊,畫廊的院長看着我們,然後說:『你們這家人很奇怪,全部孩子的樣貌看起來都不一樣。』」孩子關懷地笑着回答:「是呀,因為我們四個的父母都不一樣的。」
大女兒六歲的時候,林牧師跟師母談及想領養小孩的心意。「受大三時候一位來自美國德州的老師影響,我對自己說,如果上帝給我一個家,我會像老師一樣,和没有家的小朋友分享。」成功說服了有一點猶豫的師母,林牧師從1996年開始,分別迎來了第一個,第二個和第三個小孩。「生命的見證,比起任何說話重要。」林牧師一家生命的見證,令不少帶着各種緣由希望領養小朋友的弟兄姊妹也來向林牧師討教,詢問領養的細節。「我大女兒從來没有因為其他領養的孩子而吃醋,自小她就有三個弟妹讓她使喚,更能以大姐的身分實踐關心弟妹。對她來說,也是一份祝福。」
一個決定,祝福了四個小孩。「有些東西想得太清楚,考慮太仔細,你是不會去做一個冒險的決定,但這些冒險的選擇往往改變人生。人只能活一次,我希望是過得豐富,過得多姿多彩,有意義和有價值的。」林牧師直言帶孩子長大的生命工程並不容易,一路走來,也不是無風無浪,須處理小朋友成長問題,教育問題和相處問題等等。「但我感覺陪伴孩子們成長是上帝託付予我和師母的使命,這比起什麼會長,牧師,主席等等職位來得更重要。」
擔.重任
擔當香港循道衞理聯合教會會長、又是安素堂主任牧師,林崇智牧師無可避免地開很多會議,處理很多公務。「要做好牧養,必定牽涉不少行政工作。如何擺放資源,如何訓練人才,如何推動事工,好的牧養果效也需要行政工作的配合,而這些工作所牽涉的會議也是必須和有價值的。行政和牧養工作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。」林牧師表示雖然他最喜歡牧養人,但他視行政工作也是牧養工作的一環。
當被問及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屬下的國際禮拜堂重建計劃,鉅大的籌款數字會否為教會及他本人帶來壓力時,林牧師這樣回答:「國際禮拜堂重建計劃完全没有為我個人帶來壓力,因為我深信教會的事工,是教會全體同工和弟兄弟姊妹去推動和回應的。每一個建堂計劃,我們屬下教堂都齊心去完成,所以我完全没有壓力,相反,很多時候,要處理來自屬會的禮拜堂學校/機構的人事或投訴,更感壓力。」
集.古物
林牧師公務繁重,平日最愛的竟是收藏與教會相關的古物/文物。「香港循道衞理聯合教會九龍堂翻新時不保留的吊燈,香港堂正堂和副堂的大門,北角堂創堂時採用的威斯汀風扇,1952年,衞斯理村禮拜堂停止運作時的大鐘等等,都曾是我收集起來的教會文物。這些文物雖未算是古董級別,但對教會來說具紀念價值。」林牧師在安素堂的宿舍內,擺放了很多古色古香的家俱,都是林牧師的收藏品。「我父親曾是鐘錶製造商,你看,這些鐘聲多好聽!」林牧師撥弄着枱上的時鐘,又指着一木櫃說:「這是教友家的樟木櫳櫃,他們知道我愛收藏這些舊傢俱,都放我這來了。」林牧師把每一件家俱的故事都娓娓道來,如數家珍。「這是1835年馬丁路德的加拉太書註釋,我在美國買回來……」
後記
訪問在輕鬆的氣氛下完成,然而,和林牧師的對話卻一直縈繞在心。我曾問:「你已經有小孩子了,是什麼促使你領養的呢?」林牧師回答:「誰說没有孩子才應領養小孩的?」看着四個孩子們的家庭照,我隨口問道:「哪位是你自己的孩子?」林牧師回答:「全部都是我自己的孩子。在基督的愛中,所有人都是我的家人,所有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,這就是我的信仰。」
訪問、整理:李廣平